-
友情链接:
图说: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在赛艇比赛中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同学们,划船机十分钟训练,现在开始!”虽然秋冬时节的被窝惹人留恋,但在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内,各类运动健身场所里依然火热。伴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校园里到处可见学生们活跃的身影,龙舟竞渡、快步疾走、热身慢跑、定点投篮、力量推举、柔韧瑜伽,他们用汗水和热情驱散冬日的寒意。
“在上海海洋大学,体育不只是塑造强健体魄的手段,它更是一种精神修养和人格塑造的过程。”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部主任孔庆涛说。上海海洋大学十分注重将体育工作与学校办学特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与学科专业结合紧密的水上运动的重要作用,坚持“水陆并举、舟艇齐进”的发展思路,构建了由龙舟、皮划艇、赛艇、水上定向、水域救援等组成的内容丰富、立体协同、面向全体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具有海洋特色的体育教育教学体系。
图说:在水畔营地活动
让更多学生体验乘风破浪
每年开学季上海海洋大学各大社团的“百团大战”上,上海海洋大学的龙舟、赛艇、水畔营地等社团的摊位总是人头攒动,报名处也会排起长队。“来上海海洋大学读书之前,我就了解过学校各类特色水上运动。读高中的时候,我就围观过海大赛艇队在苏州河畔上海赛艇公开赛上夺冠。”2023级爱恩学院袁佳译说。
“上海海洋大学有悠久的水上运动的历史,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在学校开展各类划船训练,在上海及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江敏介绍,学校的特色水上运动伴随着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不断丰富与提高,既有龙舟等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还有上海打造自主品牌赛事的赛艇,也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桨板、皮划艇等现代体育运动项目。
“在上海海洋大学,水上运动从来不是遥不可及。”上海海洋大学建设了近5000平方米的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包括专门的力量训练房、体能监测室、划桨池、船库、游泳馆、沙滩排球、拓展运动场、水上安全与救助中心等。这些设施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专业的训练环境,每年2000余名的普通学子在这里体验水上运动的乐趣。
在水畔营地的实训基地中,同学们全力进行着“扎船”的练习,他们用场地内找到的防水布、木头、铝材和胶带等材料制作临时渡河用的帆船。“2022年起,我们打造了《水畔营地教育》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在水上环境中保持冷静,积极应对各类突发情况。”课程负责老师宋志方说。课程还涵盖了跨河浮渡与索道通行、攀岩与速降、野菜和昆虫辨识与食用、紧急救援等户外求生知识,很快成为了学生之中的“人气王”。
图说:校游泳队参加2023年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
从蜕皮到蜕变的成长之路
“平正、回拉、出水、复位入水,转桨的时候,手掌需要与桨不停摩擦,一不小心就会磨出血泡。比磨出血泡更疼的是,反复摩擦后血泡破裂,河水和汗水又不断浸润伤口,那滋味,真的酸爽。”上海海洋大学赛艇队队长,来自海洋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丁能回忆。
“2019年刚上大学时,我在学长的推荐下就报名加入了海大赛艇队,从此好像上了‘贼船’,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一练就是五年。”丁能笑着解释,“比如手上起的茧子,如果长时间不练就会逐渐消失。其实茧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疼痛,如果没了茧子,很多基本功都要从头练。”丁能的手掌,见证了他从新手到队长的转变,也见证了他从蜕皮到蜕变的成长历程。
刚入健身房只能推空杆,而现在可以推100公斤负重,丁能觉得自己的体力、耐力都有了质的飞跃。“作为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练了赛艇后,我的水性也更好了、身体素质也有提升,出海做实验也没那么恐惧。”丁能说。
“训练确实辛苦,但当我们在水上齐心协力,所有的疼痛和辛苦都变得不值一提。”丁能的学弟,2021级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的窦俊龙说,“赛艇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如何与队友共同克服挑战。这种团队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宝贵的财富。”
“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远航实习的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2022级渔业发展专业研究生胡惠铭说。“在赛艇队的训练中,我们不仅要面对体力上的挑战,还要学会在变幻莫测的天气和水流中保持冷静和专注。正是这种练习,让我在出海时,面对艰苦环境更加从容不迫。”
“每一次的蜕皮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每一次的蜕变都是向更强者迈进的一步。”孔庆涛说,“对于我们龙舟、皮划艇、赛艇等队伍的同学们而言,水上运动不仅是锻炼,更是一种精神,是每个队员都经历过的,从蜕皮到蜕变的成长之路。”
图说:上海市第一届学生水上运动会
为地方发展和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作为“双一流”上海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的体育教科研还在百年水上运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奋楫争先。参加水畔营地课程的工商管理专业郭雨彦同学,她也是校啦啦操社团的成员,她练习啦啦操还不到1年,就在学姐们带领下,集体拼搏,今年10月份她们获得了全国啦啦操联赛团体冠军。“学习啦啦操对我的成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团队中表演,我学会了如何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让我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啦啦操的团队合作特性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协调配合,共同达成目标”,郭雨彦深有感触地总结说。
近年来,上海海洋大学的游泳、桨板、篮球、太极拳、台球、田径等多个门类都有众多获奖成绩,取得了“水陆齐进步,体育育新人”的良好成效。体育部近日又推出了奥运表演项目“匹克球”的新课程,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
图说:2023年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五禽戏比赛热身
据悉,上海海洋大学体育教学还主动融入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的建设中。一方面与临港中小学共同开展水上运动大中小相衔接的人才培养项目,大手拉小手,建设辐射长三角的大中小校际运动体系;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联系,致力于打造国家级青训人才培养基地,搭建水上运动一条龙赛事平台,承办和主办上海市学生运动会水上项目赛事、高校百英里挑战赛、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等赛事,为新时代上海特色体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贡献力量。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指出,多年来,学校师生赓续学校百年来独特之体育精神,坚持把体育运动、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转化为生命习惯,锻炼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海洋人才特色技能,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为开创新时代学校“双一流”建设新局面而不断努力。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丁能体育上海海洋大学特色赛艇发布于:上海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